席文化科普(二)

作者: 夏凉分会
发布于: 2022-10-26 12:15

1.席文化科普:新石器时期(距今10000~5000年前),编织已经是当时生产、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,不同地区的考古发掘可以佐证。“席”具有防潮隔湿的作用,是人们起居生活的必要元素,也是最早的坐卧类家具。

 

2.席文化科普:据唐代杜佑《通典》卷第六《食货六·赋税下》记载,当时各地诸郡常年所贡之物,其中席篥类有18种,名称为葵草席、龙须席、蔗心席、莞席、苏熏席、竹篥、藤篥、白毡、绯毡等,分为编织类和纺织类两种,编织类主要包括草席、藤席、竹席,纺织类主要为毛制品的毡。

 

3.席文化科普:坐席以礼分坐,同等级的人共席而坐,身份尊贵者专人专席而坐,等级再高者会叠多张席供其使用;另外贵族起居或宴会主要人物往往还会配上床榻,床榻前面还会放置栅足案子,用来陈设物品。

 

4.席文化科普:根据编制的材料和纹饰不同,古人把席分为五种,也叫五席,即莞席、缫席、次席、蒲席、熊席。根据用途,席分为坐席(席地而坐)、卧席(安席而卧)、蒯[kuǎi](洗浴时所用)、葬席(安葬时所用)等。

 

5.席文化科普:古代往往将筵席合在一起称呼,其实,筵与席是有差别的。筵,是以蒲草或芦苇编织的质地较粗的席子,面积较大;席的材料要精致些,面积也较小。铺陈在地上时,先铺筵,然后再铺席。在宴饮时,为了防潮和坐着舒服,在地上要铺陈筵席,故后人就将赴宴称为吃席、吃酒席。

 

6.席文化科普:古代用席,随用随设,不用时即卷起保存,这样在铺设时四角往往卷翘不平,于是就用一个东西压在四角,这个东西称为“席镇”。席镇一般用铜、铁等金属或玉石制成,质地较重,放在席子的四角,用以压席角防翘。屈原《楚辞·九歌》曾经提到玉镇:“瑶席兮玉镇。”就是这种压席子的物件。

 

7.席文化科普:席在古代虽属家具,但在重礼仪、尚礼器的时代,它是具有礼器属性的,席在礼仪中是不可或缺的。西周时期,从天子诸侯的朝觐封侯、祭天祭祖等重大活动,到士庶的婚丧、讲学以及日常起居,都要在席上进行。隆重的朝仪,士大夫须脱履脱袜,赤足登席。统治者根据席子的大小、花纹、摆设位置等制定了不同身份等级的用席规矩。

 

8.席文化科普:西晋文学家左思在《吴都赋》中提到“桃笙象簟,韬于筒中”,“桃笙”是用四川阆中山的桃笙竹篾来编织的凉席,暑天睡在上面不易出汗;“象簟”则是用象牙做的凉席,古人把象牙放在特制的药材中煮软,然后劈成长丝状,再纵横编织成席。

 

9.席文化科普:南朝梁萧纲《筝赋》中记载:“命丽人于玉席,陈宝器于纨罗。”这里的“玉席”,是用玉石做的凉席。古人还喜欢用兽皮做凉席,晋《东宫旧事》对牛皮席有比较详细的评价:“有赤皮席,今盖仿而为之。皮性暖,此却着身有凉意,质亦软滑,夏月颇宜。”

 

10.席文化科普:《礼记》规定:“群居五人,则长者必异席”,讲的是五人在一起,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外安排一张席子。现代中的很多词语均源自于此,如“主席”“首席”等赋予了“席”地位和权力的象征,其他更多的一些词语如“出席”“列席”“入席”“退席”“缺席”等也都来源于席,这说明席居文化影响深远,绵延不绝。

推荐文章